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秋山高士圖卷》起首繪童子拱手侍立,圓凳旁之地面,鋪設(shè)有席,席上散置紙筆書硯等物。中段出現(xiàn)高士三人,相對暢談。背景畫樹石苔草,運筆條暢有力,濃淡交織,極為精采。幅末設(shè)石桌,上置瓶爐,另一卷垂掛在地。據(jù)唐光跋,原畫應(yīng)有四段,分別臨法李公麟、劉松年、馬和之、梁楷筆意。順治七年因遭火焚,僅馀最後一段法梁楷者。筆致草草,與唐寅“采蓮圖”卷相近,故歸為五十歲以后(1520-1523)所作。唐寅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tǒng),色彩艷麗清雅,體態(tài)優(yōu)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其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唐寅山水畫的藝術(shù)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門戶之見,對南北畫派、南宋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兼收并蓄,主要學習了南宋李唐、劉松年的院體畫派,兼學宋人筆法嚴謹雄渾、風骨奇峭的風格。同時參合馬遠、夏圭的構(gòu)圖和筆墨技巧,并廣泛地涉獵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諸大家,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