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又稱”凡高”,以下稱“梵高”,荷蘭后印象派畫家。出生于新教牧師家庭。1866年從曾德特的鄉(xiāng)村澤文伯根的寄宿,梵·高進入蒂爾勃格的文法學校。是后印象主義的先驅(qū),并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shù),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xiàn)主義。梵高的作品,有《星夜》、《鶯尾花尾花》、《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已躋身于全球最著名、廣為人知與珍貴的藝術(shù)作品的行列。
幅畫沒有鮮明色彩的對比,取而代之的是曲線所構(gòu)成的扭動形體。油畫中那隨風搖晃的柏樹猶如擅動的靈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間飛舞,那是靈魂深處的呼喊,那是對生活的渴望,那是對現(xiàn)實的無奈和悲痛欲絕。它所表達的主題就是生命與力量,充滿壓抑不住的·激動和熱情,他經(jīng)常運用飛舞的線條和強烈的色彩來抒發(fā)這種激情。在這幅畫里道路旁的柏樹就像黑色的火焰,這些卷曲著的線條相互扭結(jié)著竄向天空。柏樹旁是一片金色耀眼的麥田,它是太陽的色彩,生命的象征。用一種短促急速和旋轉(zhuǎn)的線條,把天空和道路描繪成永不休止、滾滾向前的湍急河流。這些色彩和筆觸表達出梵高內(nèi)心的緊張和沖動,即使相當理智的人,也很難在這幅畫前保持平靜的心情。梵高曾這樣寫道:“腦子里始終浮現(xiàn)著柏樹,很想把它畫成像向日葵那樣的作品。但是很奇怪,何以沒有人畫得像我所看到的一般。柏樹的線條與比例確實很美,宛如埃及的宮女?!边@一張畫同圣雷米時期的許多風景畫一樣,完全沒有直線的筆觸。所有的物體都卷曲著,泉涌著,柏樹像一團黑色的火焰,不停地向天空噴吐著。雖然一切都在起伏搖動,但整個畫面看來,卻有一種古典式的明朗與均衡感。暖色與冷色的微妙對比,輕重與形狀的比例,這些不但形成結(jié)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