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yuǎn)(1140-1225年或1227年)南宋繪畫大師,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長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繪畫世家,南宋光宗、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山水取法李唐,筆力勁利闊略,皴法硬朗,樹葉常用夾葉,樹干濃重,多橫斜之態(tài)。樓閣界畫精工,且加襯染。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鳥常以山水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并稱“南宋四家”。
馬遠(yuǎn)畫樹石等用鄭虔的淡彩法,又頗類于巨然。下筆嚴(yán)正,用雄奇簡紅的筆法,水墨蒼勁的大斧劈皴,以堅實、爽朗有力的淺染來描寫江南雄偉壯麗的山川。兼畫人物、花鳥,作人物有軒昂閑雅之氣,與同時的夏 ,號稱“馬夏”。他善作平視或仰視的構(gòu)圖,用焦墨作樹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在構(gòu)圖方面,善于將復(fù)雜的景色給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畫山,常畫山之一角,或“馬半邊”。他常常留出許多空白處給觀賞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以少許勝繁復(fù),手段高明。對他簡潔有力的構(gòu)圖,稱為“邊角之景”。他又多用水墨,畫樓閣用 “界畫”;畫樹干瘦硬為屈鐵,但剛健中有柔和。筆法豪放而謹(jǐn)嚴(yán),變化多而融和。歷代評畫者評他是“水墨蒼勁”的風(fēng)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