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教名伯多祿·保祿·魯賓斯,17世紀佛蘭德斯畫家,早期巴洛克藝術(shù)杰出代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節(jié)。彼得·保羅·魯本斯是佛蘭德斯畫家,是巴洛克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畫廊畫”,或稱“藝術(shù)收藏畫”,是17世紀初在安特衛(wèi)普(位于今天的比利時)興起的一種繪畫題材。它一般會描繪一個巨大的房間,里面擺著很多藝術(shù)作品和珍奇物件。這個房間有時是真實存在的,有時是藝術(shù)家杜撰出來的。
視覺的寓言:
我們看看這個房間中有多少神奇的東西。散落在各處的科學(xué)儀器,有地球儀、量尺、圓規(guī)……出現(xiàn)在畫面中的各種神奇的動物:畫面最中心的墻上,是幾排古羅馬胸像:在這琳瑯滿目的收藏品中,更引人注目的是滿墻的繪畫作品,題材從靜物、肖像到神話、宗教……其中不乏魯本斯本人的繪畫作品,如在畫面的右下角,是魯本斯眾多酒神作品中的一幅:在畫面最遠處的墻上是另一幅魯本斯的作品《獵虎》,畫面的右上方的那只鸚鵡還在提醒我們,這個房間里不是收藏的全部,在后面的房間中似乎還有更多藝術(shù)收藏:畫面右下角的這幅花環(huán)圣母子像,是這幅信息量巨大的作品的中心思想。勃魯蓋爾善畫花卉,魯本斯善畫人物,于是他們就如此分工創(chuàng)作了這幅圣母子像。之所以會在同一個房間中畫出如此眾多的物品,是因為每一件物品都是當時人們崇敬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