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壽平(1633-1690年),初名格,字壽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別號南天,一號白云外史、云溪外史、東園客、巢楓客、草衣生、橫山樵者。江蘇武進人。清代著名畫家。創(chuàng)常州派,為清朝“一代之冠”。早年向伯父惲向(明末山水畫家)學(xué)畫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黃公望、倪瓚,并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后轉(zhuǎn)為以畫花卉禽蟲為主。他從明代沈周、孫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再參考畫史文獻資料,創(chuàng)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沒骨花卉畫法。特點是以瀟灑秀逸的用筆直接點蘸顏色敷染成畫,講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為滿足,有文人畫的情調(diào)、韻味。其山水畫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韻、情趣取勝,與“四王”、吳歷并稱“清初六大家”。他又善詩文和書法,詩被譽為“毗陵六逸之冠”。書法主要學(xué)褚遂良,被稱為“惲體”。其父惲日初詩文杰出,為“復(fù)社”中人。叔父惲向(道生)為著名山水畫家,自創(chuàng)一派。受門第書香熏陶。惲壽平少年歷經(jīng)戰(zhàn)亂流離,與父惲日初先留寺為僧,后回故鄉(xiāng)隱居不仕,過著終生布衣的生活。58歲病故家鄉(xiāng),當(dāng)時家人貧苦,無力治喪,是王翚為他料理的殯事。在繪畫理論上亦甚有建樹,后人為其編有《南田畫跋》一書。
本幅是惲壽平55歲時所作。以“雙清”為畫名是因為梅花以“眾芳搖落獨暄妍”的品格而水仙以淡色疏香和清氣逼人的特性同被視為傳統(tǒng)繪畫題材中的“清物”。此圖以淡花青暈染絹地,烘托雙清的花色。梅樹蒼干繁枝,橫斜取勢,其花瓣法南宋揚無咎的畫法,即以墨筆圈線為瓣,線條雅秀雄健,勾勒出花之勃勃生機。水仙法元人趙孟堅的白描筆韻,葉片用筆富于急遲、粗細(xì)、頓折諸變化,花兒或仰或俯,或張或合,亦變化多端。作者以活潑多變的表現(xiàn)技法成功地展示出梅花、水仙暗香浮動的美感。全圖不刻意求工、求似,唯求自然天趣,揭示出惲壽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審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