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谷,[明](一五○八至?)一作(一五○八至一五七二)字叔寶,自號懸罄室,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孤貧,失學,迨壯始知讀書。
明代吳門畫家的作品中,有許多以他人的寶名別號為題,這類作品被張丑稱之為“別號圖”,如推而廣之,還應包括以莊園、庭院為題材的作品。它們在描繪人造園林真實性的基礎上,力圖表現(xiàn)園林主人的生活理想,反映他們身居鬧市,卻追求“與深山野水為友”的操守與志向,這類作品成為吳門畫派所表現(xiàn)的一種突出的藝術現(xiàn)象,而錢穀的《求志園圖》正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件。
此卷是錢穀應友人張鳳翼之請,描繪其家園春夏之間的景色,卷首有文徵明題“文魚館”三字,卷后有王世貞行書《求志園記》。畫家從右側園門畫起,以怡曠軒、風木堂、尚友齋為中心,前有庭,后有園,漸次展開,王世貞所撰《求志園記》中采芳徑、文魚館、香雪廊皆按圖可索,撫記展圖,這座“旦而旭、夕而月、風于春、雪于冬”的甲第名園中當年文人云集、清談雅會的盛景似乎隨著手卷展開歷歷在目。雖寫實景,卻不是簡單的再現(xiàn),更注意了人造景觀與湖渚山色的自然風光的諧調(diào)與結合,突出了中國古代“雖由人造,宛自天成”的造園理念,用修篁古木、冬梅花籬、白鵝紫鴛表現(xiàn)畫主人對歸隱生活的向往,是托物言志的再創(chuàng)造。事實上,由于畫家與畫主人在情感、思想、旨趣上的相通,圖中寄寓的對天地靈秀、淡泊胸襟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