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1066—1150),南宋畫家。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州)人。初以賣畫為生, 宋徽宗趙佶時入畫院。南渡后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擅長山水、人物。變荊浩、范寬之法,蒼勁古樸,氣勢雄壯,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
趙恒歷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為帝 [4] 。趙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于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戰(zhàn)派寇準(zhǔn)等人的勸說下,北上親征,與入侵的遼軍會戰(zhàn)于澶淵。當(dāng)時局勢有利于北宋,但因趙恒懼于遼的聲勢,并慮及雙方交戰(zhàn)已久、互有勝負(fù),以每年給遼一定銀絹(歲幣)為條件,于澶淵定盟和解,約為兄弟之國,即為“澶淵之盟”。此后,北宋進(jìn)入經(jīng)濟(jì)繁榮期,史稱“咸平之治”。 趙恒在位后期,任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蠱惑朝野,而趙恒也沉溺于封禪之事,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