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并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錯落珊瑚枝》款識:錯落珊瑚枝,鐵網(wǎng)出海底。甲寅七月,吳昌碩。印鑒:安吉吳俊章、吳昌石。吳昌
碩繪畫藝術的豐收階段為其六十五歲至八十二歲左右,在此階段,他的書、畫藝術可以說已臻爐火純青的
境地,佳作也是最多的時期。此作創(chuàng)作于甲寅七月,恰是否翁71歲時的精品力作。吳昌碩畫花卉,常于繁
枝旁點綴以枯枝,以此來增強畫面的蒼老美感,晶瑩剔透的紅色枝條與天竺的粗枝大葉相交錯,層次豐
富,加上行筆老辣厚重,用墨色澤古厚,整個畫面頓時蒼潤爛漫,變化無窮,-種吳氏穩(wěn)重、典雅、古樸
的趣味洋溢其中。
吳昌碩善于畫花卉,此幅《錯落珊瑚枝》為吳氏花卉畫之力作,‘錯落珊瑚枝, 鐵網(wǎng)出海底”, 如其款識
中所題,畫面結構嚴謹,用筆遒勁,吳昌碩善于用線,每枝枝干、每片花葉都似鐵桿般堅韌,富有生命
力。其構圖極為講究,畫家首先用兩尊頑石坐落于畫面兩側,穩(wěn)住了畫面重心。數(shù)枝天竺從頑石后方穿插
向上,更與樹葉形成疏密對比,幾簇天竺果高低錯落、顧盼生姿、 扶搖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