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質(zhì),后改名質(zhì),字樸存,號賓虹,別署予向。原籍安徽省徽州歙縣,生于浙江省金華市。中國近現(xiàn)代國畫家,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
畫作為黃賓虹游歷雁蕩山后所作,“雁山瀕海高出霄,漢間履源不知所。抬其址之盡重入,海嶠斷岸千尺下。臨巨津浙以東山指名勝,奧邃者首稱焉。黃賓虹紀(jì)游。”黃賓虹對雁蕩山的癡情,堪稱情有獨鐘。黃賓虹自1916年起就開始游歷雁蕩山。1931年5月,66歲的黃賓虹從上海船經(jīng)舟山、坎門,入樂清,游雁蕩,一路賦詩。著有《游雁蕩日記》、《雁蕩紀(jì)游》;大幅畫作有《雁蕩山巨幛》、《大龍湫圖》、《三折瀑圖》、《響巖三景》、《鐵城壯觀之圖》及《雁蕩記游冊》等。雨霧晨昏暮色中的雁蕩山,恰恰給了他少有的靈感與沖動,為了體驗雁蕩山“清游日日雨纖纖”、“漠漠云煙雨不收”的意境。他甚至不惜冒雨涉險翻過了謝公嶺去東外谷看老僧巖,結(jié)果淋得像“落湯雞”一樣,他卻說:“看到了雁蕩的奇峰怪石,做個落湯雞有何不可?!?雁蕩山給予黃賓虹的山水創(chuàng)作以極大的影響,該畫作上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筆筆有出處,點點有來路,畫風(fēng)趨于寫實,實為黃賓虹以雁蕩山為題材的山水創(chuàng)作中難得佳作。
款識:雁山瀕海高出霄,漢間履源不知所。抬其址之盡重入,海嶠斷岸千尺下。臨巨浸浙以東山之名勝,奧邃者首稱焉。黃賓虹紀(jì)游。
鈐?。狐S賓虹、黃山向予、竹北移、癸未年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