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chuàng)者的李志敏評價:“黃庭堅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
《梨花詩》貼就是他的楷書作品,字體點畫精妙細致、秀麗灑脫、靜中有動,不是一般的好。在此詩貼前面詩序中,黃庭堅以反詰的語氣道出了詩的成因:“夫詩生于情,不情而何以詩”,也就是詩歌要隨情感而行,指明了情感在創(chuàng)作中的動力作用。此貼收錄黃庭堅所書他自己與秦觀唱和的梨花詩共二十首,詩由情生,以詩言情、以詩言志,名為贊美梨花的潔白,實則贊美梨花的不被風塵所染的高尚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