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英(1421- 1505),明代畫家,括蒼 (浙江麗水)人。擅人物,亦作山水,為明代浙派名家之一。孝宗弘治 (1488--1505)間供奉內(nèi)廷,以指揮同知值武英、仁智兩殿。與呂紀同時,文英以人物,呂紀以翎毛,均受寵渥。人稱呂紀為大呂,文英為小呂。
串村走巷的貨郎,在我國的城鄉(xiāng)已是鮮見。他們刻錄在時光里的身影,總是令人憶起辛酸或歡愉的往事。譬如我,盡管兒時家窮,看到貨郎擔(dān)子里五光十色的小玩意兒,心有所動,卻不能購買,那種失落是綿長的。偶或母親一高興,說不定就滿足了我小小的愿望。這種經(jīng)歷,大抵很多人都有過。
想起貨郎,緣自欣賞宋代李嵩、明代呂文英和計盛的《貨郎圖》。前者是一幅民俗文化圖,與我童年生活最為接近,自然讓我想起小時候“搖鼓響,貨郎來”的鄉(xiāng)村景象。搖鼓一響,村街即刻熱鬧。四鄰八舍的鄉(xiāng)親們,特別是婦女兒童,爭先恐后——往往是母親抱著又牽著,還有拽著母親衣衫的小孩兒,就連家里的狗兒也呆不住了,緊隨其后,歡天喜地,好像主人一定會給予獎賞似的。他們一起圍向貨郎和他剛剛歇下來的擔(dān)子,那真是琳瑯滿目,從鍋碗盤碟、小兒玩具,到各種糕點吃食,以及家庭生活必需的針頭線腦,應(yīng)有盡有。這在商品流通尚不發(fā)達的鄉(xiāng)村,貨郎的一副擔(dān)子就是一個小小的流動百貨商店。貨郎總是應(yīng)接不暇,一會兒拿這個,一會兒取那個,忙得不亦樂乎。就連遠處的小鳥也被如此熱鬧的場面所吸引,竟然不知不覺地飛落在貨架子頂上,想探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