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長沙人,幼而事佛,為玄奘門人。舊作俗姓錢,其實(shí)不然。錢起是素舅父,從《送外甥懷素上人歸鄉(xiāng)詩奉》一詩可知。同姓不婚,《自敘帖》有從父錢起句,《爾雅·釋親》謂母之姐妹從母,舅父或亦可稱為從父,以備一說。此絹本《千字文》自跋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書時六十有三推之當(dāng)生于開元
二十五年《七三七》。
懷素曾書千字文數(shù)十一,以此貞元本為最精。共八十四行,絹本墨跡,字字用意,脫去狂怪怒張之習(xí)而趨于平淡古雅。用筆千變?nèi)f化,終不離魏晉法度,是其晚年的代表作。明代姚公綬評此帖一字值一金,故又稱《千金帖》。
唐代書家顏真卿謂:吾師張長史(旭)真行草俱佳,真行書皆有人傳,狂草常嘆無人為繼。今觀懷素書,代不絕人。懷素對自己的草書也有相當(dāng)形象的描述:初疑輕煙淡古松,又似山開萬刃峰。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撥山伸勁鐵。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塵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后卻書書不得。心手相師勢轉(zhuǎn)奇,詭形怪狀翻合宜。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人人欲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俱見《自敘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他的書法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