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約1000-約1080),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人。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后任翰林待詔直長。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chuàng)為狀如卷云的皴筆,后人稱為“卷云皴”。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勢雄健,水墨明潔。早年風格較工巧,晚年轉為雄壯,常于巨幛高壁作長松喬木,曲溪斷崖,峰巒秀拔,境界雄闊而又靈動飄渺。存世作品有《早春圖》《關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等。子郭思纂集其畫論為《林泉高致集》。
春江帆飽圖頁傳為郭熙所作。 原載《四朝選藻冊》,圖繪春江風光。近處窠石間幾棵高大的松樹,摩天而立,松下竹籬茅舍,近岸數船停泊,對岸遠岫叢林。兩只小船飽帆乘風剪波而行,以點出主題。畫風學郭熙一派,筆墨率之灑脫,造型生動自然,為南宋小幅山水畫精作。畫中無款印,對幅有清高宗弘歷的題詩。曾經清內府收藏,《石渠寶笈續(xù)編》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