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1470—1559 ),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1] 。詩文書畫俱佳,是“吳中四才子”之一。54歲以貢生薦試?yán)舨?,任翰林院待詔[1] ,3年后因不滿朝廷的明爭暗斗而辭官南歸。文徵明尤長于書畫,是“吳門四家”之一。傳世人物作品有《湘君湘夫人圖》、《真賞齋圖》等。
湘君湘夫人圖》畫幅的中間,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此圖畫法簡潔明快,無背景襯托。人
文征明《湘君湘夫人圖》
文征明《湘君湘夫人圖》
物的衣紋作高古游絲描,細(xì)勁而舒暢,有益表現(xiàn)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動態(tài),給人以飄飄若仙之感。
《湘君湘夫人圖》中的湘君與湘夫人,是根據(jù)屈原《楚辭·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中的人物所繪。畫上方作者書《湘君》、《湘夫人》兩章,后署“正德十二年丁二月已未停云館中書”。正德十二年(1517年),文征明48歲。畫幅上有文征明、文嘉、王穉登題跋[1] 。從文征明和王穉登的題跋可知,文征明曾請仇英以“湘君、湘夫人”作畫,仇英的畫并沒有令文征明感到滿意,所以自己才重新創(chuàng)作了這幅《湘君湘夫人圖》。由此可見,文征明的確在追求一種趙孟頫所倡導(dǎo)的“古意”,與仇英有不同的審美趣好。
湘君和湘夫人為湘水之神,有的史書上稱是堯的兩個女兒。作者自稱此圖是仿趙孟頫和錢選,其實(shí)他所仿的不是形跡上的臨摹,而是精神上的追尋。畫中人物造型看似來自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圖中人物唐妝打扮,高髻長裙,帔帛飄舉,衣裙舞動,形象纖秀,有飄飄御風(fēng)之態(tài)。圖中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前者手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