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和之,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錢塘(浙江杭州)人。高宗
紹興初登進士第,官至工部侍郎。因擅畫,被列為御前畫院十人
之首。人物、佛像、山水畫兼長,行筆飄逸,有“柳葉描”(或稱
馬蝗描)之謂,脫體于吳道子“莼萊條”,而獨創(chuàng)一格,人稱“小
吳生”。傳世作品有《唐風圖》、《豳風圖》等。
豳風圖
馬和之
長卷絹本水墨淡設色縱27.7厘米橫673.5厘米
此圖是馬和之的傳世作品,除山水外,都是《詩經》題材。
此卷豳風圖共有“七月”、“鴟鵠、“東山”、“破斧”、“伐柯”、‘‘九
罷”、“狼跋”七段。此處所選表現了《詩經》所描寫的采桑、耕
地、飲酒觀舞、拜謁等不同場面。馬和之在人物畫法上自創(chuàng)一格,
畫人物和樹石用“馬蝗描”(柳葉描),線條組織松散,不拘于形似。
于此圖上可見其古雅而輕松的獨特風格。(下圖為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