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矩(約907~975),句容(今屬江蘇省)人。為人美風姿,擅
丹青,頗具精思。南唐李異異元年間(937—943)中, 已在宮中作
畫,以作《南莊圖》著名。后主李煜(96l—975年)朝任翰林待詔,
工畫人物,尤擅仕女,多畫宮廷貴族生活。畫風繼承唐代周防而
更趨纖細,多用顫動的“戰(zhàn)筆”畫衣紋,這種用筆和線條,受李
后主書法的影響。傳世作品有《琉璃堂人物圖》、《重屏會棋圖》、
《宮中圖》。
文苑圖
周文矩
卷絹本設(shè)色縱31.3厘米橫58.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以前被認為是唐代韓混作,根據(jù)是畫上有宋徽宗趙
佶題“韓混文苑圖”及“天下一人”押宇等。但據(jù)今人考證,此
圖乃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圖》的后半部。
畫中精心描繪了李白等四位文人運思覓句的生動情態(tài)。最右
邊的托腮握管,另一手輕捧紙絹,似有所悟卻又隨即陷入沉思。
他的對面,是一童子在俯身研墨。畫面中部有一株彎曲的松樹,
另一構(gòu)思者雙手插入袖管,伏在松干上凝思,那神氣好像完全忘
記了周圍的一切,連眼珠也不轉(zhuǎn)動了似的。左邊兩個人都坐著,
共展一卷文章閱讀,其中一位忽然扭頭回視,若有所聞;另一位
作沉思狀。畫家駕馭人物性格、再現(xiàn)特定情境的功力在這一作品
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xiàn)。全畫著色沉著淡雅,勾線堅凝而多折,是
周文矩的“戰(zhàn)筆”畫法。五個人物姿態(tài)各不相同,并在變化錯落
中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此圖可與《琉璃堂人物圖》一起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