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時人號海岳外史[1] ,又號鬻熊后人、火正后人。[2] 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后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3] 。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chuàng)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蜀素帖》,為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墨寶。寫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以行書寫成。今藏于國立故宮博物院?!妒袼靥房v長27.8厘米,橫長270.8厘米。“蜀素”指的是這卷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在四川東方所織造的名貴絹。卷上的烏絲欄也是織出來的,可見是專供書寫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