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1] 是近現(xiàn)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后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于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形骸終未了塵緣,餓殍還魂豈妄傳。拋卻葫蘆與鐵拐,人間誰識是神仙。紹珊仁兄清正。齊璜同客京師。
鐵拐李是一個傳說人物,至少元代以來就不斷成為畫題。齊白石年輕時畫過《八仙圖》,六十歲以后,只畫八仙中的鐵拐李,特別在一九二七至一九二八兩年,創(chuàng)作了很多幅。他對鐵拐李的興趣,一是因為這個形象觸動了他的所思所感,二是買畫者的要求。他早年所畫,多柱杖立姿,強調(diào)主人公的“拐”相,晚年所畫,多坐姿,強調(diào)主人公的神態(tài)和亦丐亦仙的身份。早年畫的是一個傳說人物,晚年則要藉以喻事喻理。晚年畫的鐵拐李,有正面,側(cè)面,有背著葫蘆,抱著葫蘆,大都蓬頭垢面,短須,一副乞丐模樣。畫上題詩也多種多樣。如“形骸真?zhèn)€能瀟灑,我笑神仙尸未解。天下從來多妄妖,葫蘆有藥人休買”。—是告誡人們,世間有許多裝成神仙的“妄妖”,葫蘆里賣假藥,易上當。這是針對社會欺詐現(xiàn)象而發(fā)?!靶魏〗K未了塵緣,餓殍還魂豈妄傳。拋卻葫蘆與鐵拐,人間誰信是神仙?”—借“餓殍”還魂的仙人,如果不是拿著葫蘆與鐵拐,誰相信他的神仙身份呢?這是說世人只看外表形相,不追究底里。此意還作過另外的表達:“還尸法術(shù)也艱難,應(yīng)悔離尸久未還。不怪人間皆俗眼,從無乞丐是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