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xué)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
《蘭亭修禊圖》從畫面上看是取材于東晉王羲之寫《蘭亭序》一事的。圖中以清麗的筆法,描繪了一群士人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這一情景。修禊為古時習(xí)俗,每年三月上巳,人們集水邊沐浴,以祓除邪氣,消災(zāi)免禍。從畫面上看,此地有崇山峻領(lǐng)(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蘭亭序》)。圖后并書《蘭亭序》和詩題,又有王谷祥、陸師道、許初、文彭、文嘉、周復(fù)俊諸家詩題。文徵明書敘中記:曾君名潛,自號蘭亭,余為寫流觴圖,既為臨禊帖闌之,后賦此詩,發(fā)其命之意,壬寅五月。壬寅為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文徵明時年七十二歲。從文氏敘中可知,此圖亦為一別號圖。文徵明繪此圖也是用了雙關(guān)手法,表現(xiàn)別號之意,以體現(xiàn)受畫者情操,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作者的生活理想。這是明代繪制別號圖的常用手法,如杜瓊《友松圖》、唐寅《事茗圖》、仇英《滄溪圖》等作品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