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麟,麟一作驎,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畫家。馬世榮之孫,馬遠之子。生卒年不詳。其父馬遠是宋光宗、宋寧宗兩朝(1190~1224)畫院待詔,馬麟畫承家學,擅畫人物、山水、花鳥,用筆圓勁,軒昂灑落,畫風秀潤處過于乃父。
絹本設色。此為馬麟所作一系列〈圣賢圖〉中的一張,上自伏羲下至孟子,共計十三幅?,F(xiàn)今只存五幅,此五幅上面都有南宋理宗親書親制之贊文,合稱為「道統(tǒng)十三贊」。以時間看來,此作可以說是馬麟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作品,比起作于一二四六年的〈靜聽松風〉還要早十六年。此幅作品由其特大的尺寸看來,為最正式的廟堂之作。馬麟以勁爽利落的線條、古典的橢圓開臉、抽象的空間,描繪一個類型化的圣君形象。本幅中禹的形象,姿貌偉岸,行筆雄健挺勁,致讓帝王端嚴的意態(tài),儼然躍乎楮素,誠為馬麟巨幅立軸中的悉力偉構(gòu)。這批作品在乾隆時與其他時期的帝王像及圣賢像一同并入「南熏殿圖像」中,作為乾隆展現(xiàn)「治教合一」的具體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