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揆(1604年-1676年),字端伯,號鞠陵,別號清溪道人、青溪老人、青溪舊史,今湖北省孝昌縣觀音湖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明時任翰林院編修、尚寶司卿,入清又任工部右侍郎,后罷官,居南京,工詩文書畫,擅山水,師法黃公望、沈周,筆墨枯勁簡老,設色濃湛,結(jié)構(gòu)隨意自然。書法擅楷書、行書,師法李邕、顏真卿,結(jié)體平正中寓奇險,豐韻蕭然。論畫主張畫貴簡,不貴繁,主張既師造化又重傳統(tǒng),富有見地。其畫頗為時人所重,與石鳛并稱二溪。有《江山臥游圖》等傳世,所作詩文題跋,卒后由其子程大皋輯為《青溪遺稿》28卷。順治十四年掛冠。
紙本26x344.2厘米,克利夫蘭藝術(shù)博物館藏。
程正揆仿南朝劉宋時期(420-479)畫家宗炳,將自己的游歷處繪成圖,統(tǒng)稱為《江山臥游圖》,并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為副標題,共達五百卷之多。每幅圖隨其生活的遭遇和思想的變化,以及在藝術(shù)中的不斷探索,所寄意托興的情感內(nèi)容、繪畫風格有所不同,呈現(xiàn)出了多樣的審美意趣和藝術(shù)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