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國后印象主義畫派畫家 [1] 。
他的作品和理念影響了20世紀許多藝術家和藝術運動,尤其是立體派。在他生前的大多數時間里,他的藝術不為公眾所理解和接受。通過他的堅持,最后對19世紀所有常規(guī)繪畫價值提出了挑戰(zhàn)。塞尚的最大成就是對色彩與明暗具有前所未有的精辟分析,顛覆了以往的視覺透視點,空間的構造被從混色彩的印象里抽掉了,使繪畫領域正式出現純粹的藝術,這是以往任何繪畫流派都無法做到的。因此,他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他認為形狀和色彩是不可分離的。用幾何的筆觸在平面上涂色,逐漸形成畫的表面。他主張不要用線條、明暗來表現物體,而是用色彩對比。他采用色的團塊表現物象的立體和深度,利用色彩的冷暖變化造型,用幾何元素構造形象。
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中,塞尚多次在普羅旺斯地區(qū)艾克斯的家附近為圣維克多高聳的山作畫。為了通過將秩序和結構帶入自然研究中來改革印象派,他創(chuàng)建了緊密融合的相交平面組成。在這里,上升的樹枝呼應遠處的山坡,從而使前景與背景相關。通過暖色調和冷色調的節(jié)奏模式產生空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