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鑒(1598年~1677年),字元照,一字圓照,號湘碧,又號香庵主,江南太倉人,明末清初畫家,“四王”之一。
[1] 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出生,崇禎六年(1633年)舉人。后任廉州府知府,世稱“王廉州”。工畫,早年由董其昌親自傳授,董其昌向王鑒表示“學畫唯多仿古人”,“時從董宗伯、王奉常游,得見宋元諸名公墨跡”,與同族王時敏齊名,王時敏曾題王鑒畫云:“廉州畫出入宋元,士氣作家俱備,一時鮮有敵手”。
青綠山水圖》卷,清,王鑒作,紙本,設色,縱23厘米,橫198.7厘米。
圖中青峰翠嶺,連綿起伏,敷色濃艷,皴染分明。色彩富麗的畫面散溢出清雅靈秀的氣息,令人眼目一新。
本幅卷尾處,王鑒自題:“余向在董思翁齋頭見趙文敏《鵲華秋色》卷及余家所藏子久《浮嵐遠岫圖》,皆設青綠色,無畫苑習氣。今二卷不知流落何處,時形之夢寐,閑窗息紛,追師兩家筆法而成此圖,雖不敢望古人萬一,庶免近時蹊逕耳。戊戌長夏王鑒。”王鑒曾觀賞元代大畫家趙孟頫和黃公望的作品,對圖畫的青綠設色醉心不已。此圖卷便是王鑒在61歲時(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以青綠設色法繪制而成。
王鑒的藝術(shù)天賦很高,不只專擅水墨山水,對設色畫亦駕輕就熟,其中又分青綠、淺絳兩種風格。王鑒的青綠山水多題“仿趙令穰”、“仿趙伯駒”、“仿趙孟頫”,因為“三趙”的青綠設色法別有特色,他們在宮廷院體青綠畫法中融入了文人畫的書卷之氣。董其昌對“三趙”的創(chuàng)作手法推崇備至,王鑒早年曾得到董氏親自指點,耳濡目染,深受啟發(fā),后精心習練青綠山水,終有大成。王鑒所謂的“仿”并非簡單地模仿筆墨技巧、構(gòu)圖布局,而是重在體味“三趙”去以往青綠山水之俗艷,使之另具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