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年(約1131-1218),號清波,南宋畫家,歷孝宗、光宗、寧宗三朝,浙江省金華市湯溪鎮(zhèn)宅口人。劉松年與劉龜年兄弟隨父親宦居錢塘清波門,以住地自號劉清波,因清波門又稱南“暗門”,故外號宋“暗門劉”。 劉松年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響,畫風筆精墨妙,變雄健為典雅,水墨青綠兼工,著色妍麗典雅,常畫西湖,多寫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勝景,因題材多園林小景,人稱“小景山水”。
手卷 絹本 淺設色 26.6x44.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收藏印: “南師中印”、“伯謙精鑒”、“龍有鑒賞”等收藏印五方。
唐何延之《蘭亭記》詳細地記載了監(jiān)察御史蕭翼從辯才處智取《蘭亭序》真跡的故事,明代李日華、近人余紹宋皆認為不可信,但是據(jù)此畫成的《蕭翼賺蘭亭圖》在宋及以后多被反復臨仿。
現(xiàn)存宋人摹《蕭翼賺蘭亭圖》計有三本,除北京故宮藏卷外,另兩卷分別藏遼寧省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其中遼博和臺北故宮藏本較為完整,北京故宮藏本相對較簡略。 該圖繪四人,左為一僧端正地坐于一竹篾坐墊、靠背的椅上,面部的笑容、捋起的衣袖及右手前伸的動態(tài),表明他正在興致高昂的談論某事,較為端正的身姿似又暗示了他一貫的謹慎和克制。圖右繪一中年書生和僧人相對坐于鼓形凳上,面容清瘦,專注的表情和身體前傾的動態(tài),表明了他對僧人談話的極力迎合。中年僧人、書生身后各有一童子相隨。在人物動態(tài)和藝術(shù)風格上,該本和遼博本較為接近,但省略了僧人身后仆從烹茶的情形,另在僧人坐姿、仆從及器物等上與遼博本也有不同之處。徐邦達先生認為遼博、臺北故宮藏本大致全是宋人臨本,北京故宮藏本衣紋帶方折而多頓挫,為南宋人作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