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賢(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畫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豈賢,字半千、半畝,號野遺,又號柴丈人、鐘山野老,江蘇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參加復(fù)社活動,明末戰(zhàn)亂時外出漂泊流離,入清隱居不出,居南京清涼山,買畫課徒,生活清苦。性孤僻,與人落落寡合。工詩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體。著有《香草堂集》他與同時活躍于金陵地區(qū)的畫家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等并稱“金陵八家”;與清初著名詩書畫家呂潛(號半隱)并稱“天下二半”。
清龔賢一道飛泉圖軸,紙本水墨畫。
畫心縱79、橫38.2厘米,畫面描繪了近景崇山,山上有叢林、枝繁葉茂,幾間茅庵掩映于樹叢之中,使得寂靜的山林更增添了幾分幽邃之感,清清的泉水順山而下,明快、幽雅、整幅畫面筆酣墨潤、氣韻即足,給人一種清新自然之感。作者運用了“披麻皴”“雨點皴”等畫法,雖不用潑墨,濕墨,但有潑墨之淋漓,濃郁蒼潤的效果。代表了作者山水畫之獨特風格。畫的右上角有作者自題七言律詩: “靜壁春泉一道飛,白龍藏影見斜輝,誰家草閣遙無際,半醉之窗向翠微?!笔?“甲子上元(1684年1月15日)半畝龔賢書并題”款。下鈐“龔賢印”白文方印,“半千”朱文方印。畫上鈐有“綬福堂藏畫印”等鑒藏印。此畫系作者晚年作品,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龔賢,字半千,又字野遺,號半畝,又號柴丈人。江蘇昆山人,流寓江陵(今南京)清涼山。工詩文,行草,尤工山水,有《草香堂集》、《畫訣》、《柴丈人畫訣》、《課徒畫稿》等著作行世,是金陵畫派中最有成就的畫家,并居金陵畫派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