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誥(1740~1818年),清代官員、書畫家。字雅倫,一字西京,號蔗林,一號柘林,浙江富陽(今杭州市富陽區(qū))人。工部尚書董邦達長子,與其父有“大、小董”之稱。 [1]
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舉,隔年會試,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皇帝將其改為二甲第一,作金殿傳臚,形降實升。嘉慶四年(1799),董誥六十歲,已從庶吉士、編修、工部侍郎、軍機大臣、東閣大學(xué)士等,擢為文華殿大學(xué)士(即宰相),欽賜“紫禁城騎馬”。直軍機先后四十年。董誥精書法,善繪畫,更通曉軍事。他五次歸還故里,生活簡樸,平易近人,從不倨傲,深為鄰里稱道。董誥卒于嘉慶二十三年(1818),終年七十九歲。
這畫花卉冊頁是清代董誥《花卉冊頁》的其中一開,全冊共12開,重重花瓣逞鮮妍,衛(wèi)足還同葵亦然。莫惜枝頭香氣少,大凡物頗忌兼全。畫法宗惲壽平“沒骨”法,造型寫實,設(shè)色妍雅,溫馨明快,格調(diào)淳和韻雅。較之山水冊,更為精絕,當(dāng)為其平生絕詣。又由于每開均使用宮廷名貴顏料繪制,二百多年嶄新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