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1592年—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 [1] 。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2] 。北京大學(xué)教授、引碑入草開創(chuàng)者的李志敏評價:“王鐸的草書縱逸,放而不流,縱橫郁勃,骨氣深厚”。 [3] 明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jìn)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攜,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王鐸為東閣大學(xué)士。
王鐸《草書五言律詩四首》卷,綾本,縱31cm,橫238cm。無錫市博物館藏。
釋文:香河縣頹沙河岸挫茅舍少人關(guān)鼓煩霜信客塵老舊顏乾坤容霧入田野任誰閑何日箕巖倦
床寒可俯攀己卯初度屢辱朝中命歸心仿若皤鈴塵事捺隱心多久視天無定牲過
如人安可望豈厭紫芝歌鷲峰寺與友蒼上人偶錸尋古寺雨後得余清漠漠人煙外泠然-磬鳴禪
床隨處厝秋草就階平只恐深去云隔幾程送趙開吾關(guān)燦忽欲去遠(yuǎn)道與誰游共在他鄉(xiāng)外
因之動旅愁梅花香別浦春嶼領(lǐng)孤舟莫謂離情阻煙空江水流俚作壬午書抱老張公祖吟壇正王
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