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治(1496-1576)明代畫家。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字叔平,因先世由汴徙居吳之包山梅梁里,遂自號包山。倜儻嗜義,以孝友稱。好為詩及古文辭,善行、楷,尤心通繪事。游祝允明、文徵明門,其於丹青之學,務出其胸中奇,一時好稱,幾與文埒。工寫生得徐、黃遺意。點染花鳥竹石,往往天造。山水受吳門派影響,也吸取宋代院體和青綠山水之長,用筆勁峭,景色奇險,意境清朗,自具風格,在吳門派畫家中具有一定新意,與陳淳并重于世。晚年貧甚,衣處士服,隱支硎山,種菊自賞。有貴官子因所知某以畫請,作數(shù)幅答之。其人厚其贄幣以謝。治曰:吾為所知非為貧也。立卻之。求其畫者,請之而強必不可得,不請之乃或可得。卒年八十一。 [2]
此卷《搜山圖》是南宋末或元初人的手跡。人物用工筆重彩,衣紋用鐵線描,剛勁有力,形象刻畫生動傳神,非凡手可及。山林樹木皴法豪縱,近乎南宋劉松年的風格?!端焉綀D》流傳有幾種本子,此卷為較早較好但不完整的藏本之一。它根據(jù)民間傳說,表現(xiàn)二郎神搜山降魔的故事。據(jù)《增修灌縣志·人物·仙釋》的記載和戲曲傳本,二郎神是人們把為民除害的隋代嘉州太守趙昱加以神化的傳奇人物,他具有[斬蛟]、[降妖]的本領(lǐng)。此圖描繪二郎神率領(lǐng)力士神將搜山除魔的情景(畫中二郎神未出現(xiàn))。畫面動感強烈,氣氛緊張,寓意正義必定戰(zhàn)勝邪惡。構(gòu)思新奇,卷后有[蘇漢臣制]四字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