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長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
祝允明的科舉仕途頗為坎坷,十九歲中秀才,五次參加鄉(xiāng)試,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舉,后七次參加會試不第。甚至其子祝續(xù)也在前一科中進士,于是祝允明絕了科舉念頭,以舉人選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嘉靖元年(1522),轉任為應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稱病還鄉(xiāng)。
縱觀作品,既有顛張醉素之勢,又可見其學黃庭堅功力之深,揮筆迅疾,圓轉自然,在隨意揮
灑中自有規(guī)矩可尋,狂而不亂,情濃勢足,激躍奔發(fā),妍媸不凡,樸拙沉勁而又不失流麗多
姿,是學習祝允明草書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