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wèi)(湖北省荊州市)軍籍 。生于江陵縣(荊州) ,故稱之“張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nèi)閣首輔,輔佐萬歷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歷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帝鑒圖說》是明代內(nèi)閣首輔、大學士張居正親自編撰,供當時年僅十歲的小皇帝——明神宗(萬歷皇帝)閱讀的教科書,由一個個小的故事構(gòu)成,每個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圖。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圣哲芳規(guī)”講述了歷代帝王的勵精圖治之舉,下篇“狂愚覆轍”剖析了歷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禍。本書還對張居正所詮釋的帝王之道,以當代人的視角進行了獨特評論。書中的插圖是明代的木刻版畫,線條簡單,輪廓清晰,樸拙中帶有幾分稚趣,可愛又不失傳神,兼具欣賞性和收藏性。
下冊:納箴賜帛,敬賢懷鷂,舍身佛寺,詔儒講經(jīng),覽圖禁杖,縱酒妄殺,葺檻旌直,主明臣直,華林縱逸,賓禮故人,縱囚歸獄,拒關(guān)賜布,夜分講經(jīng),望陵毀觀,撤殿營居,賞強項令,面斥佞臣,臨雍拜老,愛惜郎官,剪須和藥,詔試縣令,君臣魚水,聽諫散鳥,啖餅惜福,燒梨聯(lián)句,不受貢獻,遣使賑恤,延英忘倦,淮蔡成功,論字知諫,屏書政要,焚香讀疏,敬受母教,解裘賜將,碎七寶器,受言書屏,竟日觀書,戒主衣翠,引衣容直,改容聽講,受無逸圖,不喜珠飾,夜止燒羊,納諫遣女,后苑觀麥,軫念流民,燭送詞臣,天章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