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號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書畫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為遂寧王、端王。 [1] 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趙佶為帝,次年改年號“建中靖國”。
祥龍石圖》卷,北宋徽宗趙佶繪,絹本,設(shè)色。縱53.9cm,橫127.8cm。
卷首畫有一塊立狀太湖石,石頂端生有異草幾株。太湖石宛如一條上下翻滾的蛟龍,其形貌占據(jù)了奇石必備的五個審美條件:瘦、漏、皺、透、丑。細看石上,有楷書“祥龍”二字。宋徽宗將此類奇石異草的出現(xiàn),視為大宋國運之祥兆,贊之“挺然為瑞”,竭盡全力繪之。圖左有宋徽宗為祥龍石而作的瘦金體題詩:“祥龍石者,立于環(huán)碧池之南,芳洲橋之西,相對則勝瀛也。其勢勝湧,若虬龍出為瑞應(yīng)之狀,奇容巧態(tài),莫能具絕妙而言之也。廼親繪縑素,聊以四韻紀之。彼美蜿蜒勢若龍,挺然為瑞獨稱雄。云凝好色來相借,水潤清輝更不同。常帶瞑煙疑振鬣,每乘宵雨恐凌空。故憑彩筆親模寫,融結(jié)功深未易窮?!笔鹂睢坝朴嫴保菏稹疤煜乱蝗恕?,鈐朱文印“御書”、“宣和殿寶”,徐邦達先生認為此印“不佳,真?zhèn)未肌保ㄐ彀钸_《古書畫偽訛考辨》),但《祥龍石圖》卷被公認為是宋徽宗的真跡。鑒定徽宗真跡的標尺除了瘦金體“御制御畫并書”、“天下一人”畫押及朱印“御書”和雙龍御璽外,書畫風(fēng)格也是一項重要依據(jù),即結(jié)合趙宋家族的書畫歷史特別是徽宗本人的美學(xué)思想及北宋繪畫的歷史發(fā)展?fàn)顩r,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