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縣屺亭鎮(zhèn)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后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于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并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杰”。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于世。
徐悲鴻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反對形式主義,堅持寫實作風,繼承繪畫傳統,吸
取西畫之長,創(chuàng)造獨特風格。長于國畫、油畫、尤擅素描。徐悲鴻作畫,不論畫
馬、畫雞或其它動物,都有所寄托,有所寓意。他所畫的雞,多是昂首挺立、怒發(fā)
沖冠的公雞,雞的造型極為寫實,尤其冠與爪之刻畫,筆法精細嚴謹,尾巴以濃墨
大筆掃出,冠紅如火,尾黑如漆,在粗與細,紅與黑的對比中呈現出-種和諧。徐
悲鴻將筆下的雄雞比作勇士,表達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高潔的品格,
也蘊含了對和平、平安的祈求和祝福。徐悲鴻大師筆下的奔馬名滿天下,而他畫的
雞也同樣令人拍案叫絕,可謂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