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年),北宋書法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工于書法,擅長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初師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后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代四大書法家。其繪畫擅長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書法中的點入畫,用大筆觸水墨表現(xiàn)煙云風雨變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稱“米氏云山”,富有創(chuàng)造性。米芾傳世的書法墨跡有《向大后挽辭》《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岳命帖》等。
又名《德忱帖》, 紙本,行草,臺北故宮藏。書于四十九歲時,隨意布勢,氣韻流暢,為其成熟書風的代表佳作?!踞屛摹课逶滤娜眨绬ⅲ好蓵鵀槲荆ㄍㄎ浚?,審道味清適。漣,陋邦也,林君必能言之。他至此見,未有所止,蹄涔不能容吞舟。閩氏泛海,客游甚眾,求門館者常十輩,寺院下滿,林亦在寺也。萊去海出陸有十程,已貽書應求,倘能具事,力至海乃可,此一舟至海三日爾。御寇所居,國不足,豈賢者欲去之兆乎?呵呵!甘貧樂淡,乃士常事,一動未可知,宜審決去就也。便中奉狀。芾頓首。葛君德忱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