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渥,中國元代畫家。字叔厚,號貞期生、江???,祖籍淮南(今安徽合肥),后居杭州(今浙江杭州),一說為杭州人。通文史,好音律,然屢舉不中,仕途失意,遂寄情詩畫。
九歌》是屈原《楚辭》的篇名之一。此《九歌圖》卷由元代張渥繪,褚奐隸書題詞。畫卷依次描繪了《九歌》的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此卷現(xiàn)藏于美國克利夫蘭藝術(shù)博物館,約繪于元至正二十一年,拖尾有陸時化、葉恭綽、吳湖帆、吳華源、徐邦達等人跋。
最早將屈原的作品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是宋代著名畫家李公麟 (字伯時,號龍眠居士) 的《九歌圖》。至元代,畫家們紛紛對李公麟的《九歌圖》進行模仿或再創(chuàng)作。元代畫家所作的與《楚辭》有關(guān)的圖畫,除了一幅《屈原漁父圖》外,剩下的皆與《九歌》有關(guān)?,F(xiàn)存及見諸書錄的元人《九歌圖》,有張渥 (字叔厚)、趙孟頫、錢選等人的作品。其中張渥的《九歌圖》最為有名,其不僅畫技高超,所作《九歌圖》數(shù)量亦為元人最多者。此外,他還作有《湘君湘夫人圖》《湘妃鼓瑟圖》等。據(jù)記載,張渥《九歌圖》的創(chuàng)作年代可考者有四:一為創(chuàng)作于至正六年 (1346) 年六月 (或說九月) 的 “白描《九歌圖》吳睿篆書詞本”,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其二為創(chuàng)作于同年十月的 “臨李龍眠《九歌圖》吳睿隸書詞本”,現(xiàn)藏于吉林省博物館;其三是創(chuàng)作于至正十六或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