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生長于桐城縣龍眠山,舒州(今桐城)人。神宗熙寧三年進(jìn)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因桐城有一龍眠山,李公麟曾長居于山下,所以又自號龍眠居士或龍眠山人。神宗熙寧三年進(jìn)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刪定官、御史檢法。
好古博學(xué),長于詩,精鑒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風(fēng)痹致仕,歸居龍眠山莊,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傳世作品有《五馬圖》《維摩居士像》、《免胄圖》等
這幅《群仙渡海圖卷》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代表作之一,該幅畫亦稱白描羅漢圖卷。該畫卷描繪了群仙渡海的百態(tài)。畫面從右至左來觀,岸邊有騎著猛獸的將士,騎著白馬手握鋒利矛槍的將士,還有兩個士兵扛著大旗,正向海的方向奔去。海中一條蛟龍正載著多名仙人渡海,一仙人多出六臂,雙手合十,其他六臂各握法器。另有一群仙人在海面,隨著海浪前行,有手捧經(jīng)書的,有手持法器的,還有四個仙人坐在神獸背上渡海的,畫面中央最引人的是一仙人手持法器,法器散發(fā)出萬丈光芒,光芒之中一仙人端坐著。畫幅最左端如來佛祖坐在蓮花寶座之中,眾多仙人圍其端坐。整幅畫面用白描的手法來繪制,眾多仙人形態(tài)各異,人物以淡墨鉤勒輪廓,而不設(shè)色,僅以線條便能將神態(tài)表達(dá)臻于完美,突出描寫對象的特征和情態(tài),生動形象的繪出了群仙百態(tài)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