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1592年—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作者自作詩五律五首,謂「詩狂作數(shù)首」而書更狂,其作品表現(xiàn)出大寫意書風(fēng)。此件作品原為長卷,后改裝成冊。草書運筆有顫動的韻律,墨色變化多,從濃墨到墨將用盡的枯澀,筆法依靠臂部起伏擺動,受黃庭堅、祝允明的影響。第三首詩「圍城」以下十字三行,在裝裱時順序顛倒,自署書于崇禎十六年寓孟莊山志園(在河南衛(wèi)輝府蘇門山南),年五十二歲。第五首詩為是年于蘇州附近與好友相聚的紀(jì)游之作。本幅選自<元明書翰>第六十冊。釋文:
金山頂鴻飛閣。秋山晚更青。垂老探玄冥。漠漠朝多雨。蒼蒼夜降靈。菊醑無客醉。簫韻與猿聽。輾轉(zhuǎn)懷蕭爽。銀河展幔亭。告大次寒陽山趣。懶人山是與。長夏觸心光。已見碧桃實??账甲喜莘肌]嫊咝陨?。撫軫鶴音涼。勸汝勤鞅掌。白頭養(yǎng)石房。□煙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