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7.19-1766.7.16),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nèi),圣名若瑟,清代宮廷畫家,意大利米蘭人。郎世寧在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年)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歷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并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shè)計工作。 郎世寧擅繪駿馬、人物肖像、花卉走獸,風格上強調(diào)將西方繪畫手法與傳統(tǒng)中國筆墨相融合,受到皇帝的喜愛,也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
以郎世寧為首的耶穌會傳教士畫師,奉命為宮廷繪制許多由各地進貢珍禽異獸的寫生圖, 乾隆皇帝也為這些畫作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文,有的收于御制詩集,有的則題于作品之上。畫上有嵇璜書御制詩「白鶻行」:「鶻之與隼如枳橘,鷙鳥之中俊莫匹。」收于《清高宗御制詩集二集》卷二十八。白鶻雄踞于古松枝干上,背景繪山澗瀑布,白色鷹為祥瑞吉兆,松有長壽之意。白鷹上嘴鉤曲,眼圓,腿強壯,四趾皆有銳爪利于捕食。清廷貢物中常有獵鷹, 顯示出北方游牧民族的共同喜好。由畫鷹體現(xiàn)出郎氏扎實的西方素描寫生功力,圖中襯景由畫院供奉畫師添補,中西畫家的交流與融合,共同創(chuàng)出一種新院畫藝術(shù),在乾隆朝盛行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