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書畫家。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此軸畫濱水坡岸雜樹蔥郁,其中摻以赭紅點葉,以汁綠、藤黃染就山石,水氣氤氳迷蒙,呈現浪漫繽紛秋景。右上方題寫中唐詩人劉禹錫(772-842)〈秋詞〉一首,與畫境相呼應。然畫中景物較董氏作品更留意于表現合理的空間層次及物象細節(jié);勾挑巖邊小草的墨筆、開岔的樹根、極濕潤且具透明感的各色苔點、葉片,與趙左畫作相近,應為其代筆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