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約1000-約1080),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人。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后任翰林待詔直長。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chuàng)為狀如卷云的皴筆,后人稱為“卷云皴”。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勢雄健,水墨明潔。早年風格較工巧,晚年轉(zhuǎn)為雄壯,常于巨幛高壁作長松喬木,曲溪斷崖,峰巒秀拔,境界雄闊而又靈動飄渺。存世作品有《早春圖》《關(guān)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等。子郭思纂集其畫論為《林泉高致集》。
《樹色平遠圖》,宋代,郭熙,絹本水墨,縱32.4厘米,橫104.8厘米,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描繪一河流兩岸樹色平遠的景色,畫中之景以河為界可分作前后兩部分。前景畫河流近岸,平地坡石,其上生古樹數(shù)叢,枝干盤曲伸張,樹上枯藤纏繞,垂蔓點水。整個景物清寒枯硬,其境界清曠平淡。畫面以平遠布局,構(gòu)景簡潔,開闊而均衡。其樹似鹿角蟹爪,山石筆法靈活多變,墨色濃淡變化豐富而微妙,所造之境具體真實,從中可以看出李成畫風的影響,同時又體現(xiàn)出郭熙山水畫的典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