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山居士,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萬歷十六年(1588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謚文敏。少好書畫,臨摹真跡。行楷之妙,跨絕一代。書法上有“邢張米董”之稱,即把他與臨邑邢侗、晉江張瑞圖、須天米鐘并列。
釋文:論畫。山之輪廓先定然后皴之。今人從碎處積為大山,此最是病。古人運大軸只三四大分合,所以成章。雖其中細(xì)碎處甚多,要之取勢為主。吾有元人臨米、高兩家畫,先得其意。
畫樹之竅只在多曲。雖一枝一節(jié),無有可直者。其向背俯仰,全于曲中取之?;蛟弧喝粍t畫家不有直樹乎?』曰:樹雖直而生枝發(fā)節(jié)處不都直也。董北苑樹作勁挺之狀特樹身耳。李營丘則千屈萬曲,無復(fù)直筆矣。
枯樹最不可少,時于茂林中間見,乃奇樹。惟松柏槐柳,要郁森,其余只在樹頭與四面參差,一出一入,一肥一瘦處著點綴。古人以木炭畫圈,隨圈而點之,正為此也。
古人云,有筆有墨。筆墨二字人多不曉,畫豈有無筆墨者?但有輪廓而無皴法,即為無筆;有皴法而不分輕重、向背、明晦,即為無墨。古人云:石分三面,此語是筆亦是墨,可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