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1642年-1708年),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 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shù)理論家。
本幅為贈友人之作,構(gòu)圖新奇顯示出上人迥異時風(fēng)的創(chuàng)作意涵?!靶鄞壨回A⒅兄蕖苯耙淮笊绞币卸?,奇肆險絕,頗似真山真水,一翁持杖獨立望遠(yuǎn),目送江上煙波浩渺處的遠(yuǎn)帆,中景山川,水波氤氳莫辯,表現(xiàn)出江南山水的特質(zhì)。筆墨是獨具一格的“拖泥帶水皴”,枯濕并用,特重濕筆。于水墨交融間凸顯深厚之意韻。畫中人物、石橋、屋宇及遠(yuǎn)帆皆用細(xì)筆寫就,秀拙相生、熔豪放郁勃與精能縝密與一爐,尺幅不大而具千里之勢??钭R“廣陵秋日奉送樹翁道長兄先生之辰沅”,好友將行,自古黯然銷魂唯別而已,而石濤卻將這一場面描繪的雄邁壯闊。故有“大江紅樹三千里,一路題詩好順風(fēng)”之句。從落款來看,大滌堂已在揚州大東門外臨水落成。而本幅為其繪畫生涯集大成之時所作,堪稱銘心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