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時釋名傳綮,漢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quán)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明亡后削發(fā)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用墨極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chuàng)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用他自己的話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鄭板橋如此解讀他的畫,雖不錯,卻不全面。因為八大亦有他歌笑的一面,特別是他生活稍有安當?shù)耐砟?,生活的美感常常被他發(fā)現(xiàn),捧置案頭,儲存胸中,發(fā)諸筆端。此《水仙圖》便是這樣,三葉二花,若歌若舞,著墨不多而翩然滿幅。帶著孤獨中的愉悅,一揮而就,沉著而又飛動,左上濃墨的花芯與右下的款字,兩相呼應(yīng),是點睛之筆,在清冽靜寂中躍出無限生機。三筆二筆,遠勝了庸工的千筆萬筆。誰都不會否認,這是一幅富有神韻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