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驢屋等,漢族,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后裔。明亡后削發(fā)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八大長于水墨寫意,這是宋元以來興起的一種畫法。發(fā)展到明清時代,出現(xiàn)了許多文人水墨畫寫意大師,八大為其劃時代的人物。
此幅《溪山圖》作品構圖奇特,看去似是一峰高聳,實則采用俯視的方法,由近及遠,“之”字形的展現(xiàn)出光禿禿的山崗,疏疏落落的樹木。山崗斜向連接,層層后移,幾棵樹木銜接中景,右邊留出空白為河水或者云霄。筆墨極為簡略,幾乎不具體表現(xiàn)山石凹凸之形和樹木四出之勢,造型簡潔。其用側鋒細筆作折帶皴,禿筆破峰順勢而擦,而后用濃墨中鋒橫點,淡墨略加烘染,筆法秀峭;然后略加淡墨渴筆渲染,分出陰陽向背,并施豎而細的短線點苔,山石氣韻已足。樹木枝干挺勁,穿插顧盼,枝杈如鹿角,枝多葉稀,一派荒寒枯老之態(tài),只有低矮樹叢才用側鋒扁點掃葉。然最前方一棵茂盛之樹,枝葉向上,郁郁蔥蔥,似乎也預示著八大山人一種欲突破自我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