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驢屋等,漢族,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后裔。明亡后削發(fā)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八大長于水墨寫意,這是宋元以來興起的一種畫法。發(fā)展到明清時代,出現了許多文人水墨畫寫意大師,八大為其劃時代的人物。
朱耷花鳥畫風可分為三個時期:50歲以前為僧時屬早期,多繪蔬果、花卉、松梅一類題材,以卷冊為多,畫面比較精細工致,勁挺有力;50歲至65歲為中期,畫風漸變,喜繪魚、鳥、草蟲、動物,形象有所夸張,用筆挺勁刻削,動物和鳥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鳥多棲一足,懸一足;65歲以后為晚期,藝術日趨成熟,筆勢變?yōu)闃忝蹅?,造型極為夸張,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不以青眼看人,充滿倔強之氣。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后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樸雄健,以放任恣縱見長,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意境荒涼寂寥,作品中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結構造型。其畫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樸茂。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蒼勁圓潤、流暢秀健,意境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