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驢屋等,漢族,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后裔。明亡后削發(fā)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八大長于水墨寫意,這是宋元以來興起的一種畫法。發(fā)展到明清時代,出現了許多文人水墨畫寫意大師,八大為其劃時代的人物。
八大山人晚年所作諸多蘆雁圖,創(chuàng)造了一種所謂的“中斷”結構,即物象布置在上下或對角,中間空白處則伸出一桿樹枝、蘆草或荷葉,稱為“線性”,成為地面與天空的分界線,形成上下兩個空間。這種“中斷”結構使人產生咫尺千里之遙、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或忽近忽遠的幻覺。這無疑也是象征性的表現手法,藉以傳達畫家難以團圓的惆悵情愫,雖然較之早、中期要含蓄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