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弘歷 (1711年-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清朝入關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后又任三年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為中國歷史上執(zhí)政時間最長的皇帝,僅次于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廟號“清高宗”,謚“純皇帝”。蒙古地區(qū)尊其為為騰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慶四年(1799年)葬于清東陵-裕陵。游藝筆墨,兼擅山水、花草、蘭竹、梅花、折枝。喜用董其昌筆法,作平遠小景。間寫佛像,亦只以數(shù)筆鉤勒而成。然散在民間者,以松梅花果之屬為較多。縱情翰墨,肆意游覽,每至一處,必作詩紀勝,御書刻石,其書圓潤秀發(fā),蓋仿趙孟俯。內(nèi)府收藏,尤極美富。
題識:
鹿角記:鹿陽類也,夏至感陰生而角解。然解者,自其委蛻而新茸即漸長以成角,則六陽之義益明。蛻其舊而新生,必較舊加長且半,兩叉、四叉、六叉以致八叉,歷數(shù)十年而。后成或逾八叉者不可辨其年歲,蓋千萬中一遇,而其鹿亦必數(shù)百千年之壽矣。
常閱武庫所藏皇祖時鹿角一,記曰:康熙四十八年九月五日,上于巴顏陀羅海所獲。其長自腦骨至尖,各三尺九寸有十分寸之五;兩尖抵直得七尺有九寸,兩末經(jīng)距凡四尺;叉之數(shù)十有六;最末者不尖而博狀如魚尾,又如芝朵;近腦者其圍八寸有十分寸之二,即堅且澤,不紾而景鑠哉!是蓋我皇祖神威所攝,山靈不敢閉其珍,用出瑞獸以然。圣人而什襲天府,示我后昆俾無忘前烈,詰戎益勤也。予小子敬仰之下,不訝鹿角之奇,而思鹿角所由來者奇,庸可不表章厥跡勒冊府以永垂乎?
月令,仲夏鹿角解,仲冬麋鹿解,今木蘭之鹿與夫吉林之麋,無不解于夏,豈古之麋非今之麋乎?是不可得而知矣。汲冢周書至謂:麋鹿之角不解,為兵戈不藏不息之兆?;恼Q更甚!勿庸辟訛。因為鹿角之記遂并識之。
乾隆壬午新春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