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涼陵江將軍唐輝,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書畫題名中也常用“晉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所以唐寅也自稱“魯國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車駕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孫多散部在蘇州吳縣白下、橋里間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這一帶,其父唐廣德經(jīng)營一家小酒館。其父讓他讀書求取功名,唐寅不負父望,十六歲中蘇州府試第一入癢讀書。28歲時中南直隸鄉(xiāng)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zhàn)會試。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突發(fā)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游蕩江湖,埋沒于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1]
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tǒng),色彩艷麗清雅,體態(tài)優(yōu)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2]
繪畫上與沈周、
此畫是山水人物畫,描繪了文人學士悠游山水間,夏曰相邀品茶的情景:青山環(huán)抱,林木蒼翠,溪流潺潺,參天古樹下,有茅屋數(shù)間。茅屋里一人正聚精會神倚案讀書,書案一頭擺著茶壺、茶盞諸多茶具,靠墻處書畫滿架。邊舍內(nèi)一童子正在煽火烹茶,舍外右方,小溪上橫臥板橋,一人緩步策杖來訪,身后一書童抱琴相隨。畫卷上人物神態(tài)生動,環(huán)境優(yōu)雅,表現(xiàn)了主人客人之間的親密關系。
《事茗圖》畫卷后有畫家用行書自題五言詩一首。詩曰:“日長何所事,茗碗自賞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吳趨唐寅”。下有“唐居士”、“吳趨”、“唐伯虎”三印。詩中道出了在長夏之曰,自以飲茶為事,雖有怡情愜意,但也帶有點點愁思。是描繪當時文人學士山居閑適生活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