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順?biāo)哪晔铝眨溆诩尉肝迥晔露呷眨窒U?,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長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
祝允明的科舉仕途頗為坎坷,十九歲中秀才,五次參加鄉(xiāng)試,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舉,后七次參加會(huì)試不第。甚至其子祝續(xù)也在前一科中進(jìn)士,于是祝允明絕了科舉念頭,以舉人選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嘉靖元年(1522),轉(zhuǎn)任為應(yīng)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稱病還鄉(xiāng)。
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dòng)海內(nèi)。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瑫缒昃?jǐn),師法趙孟頫、褚遂良,并從歐、虞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jiān)、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fēng)骨爛熳。其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所書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墨寶。
祝允明行書七律詩,經(jīng)典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