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嘉燧(1565~1643)明代畫家。字孟陽,號松圓、偈庵,又號松圓老人、松圓道人、偈庵居士、偈庵老人、偈庵道人。晚年皈依佛教,釋名海能。休寧(今屬安徽)人,初寓杭州后居嘉定(今屬上海市),晚居虞山(今江蘇常熟),崇禎十四年(1641)還休寧,歸老于歙。工詩,兼精音律,善制松煙黑墨。少年科舉不成曾學劍,后刻意讀書,極為錢謙益推重。其論詩主張先立人格,再立詩格,反對前后七子摹擬之風,當時被人稱為“一代宗主”、“晚明一大家”。亦工山水,宗倪瓚、黃公望,畫花卉沉靜恬澹,格韻并勝,筆墨枯澹,偏于閑靜。與李永昌屬天都派,亦為新安派先驅,吳梅村把他稱為“畫中九友之一”,與同里唐時升、婁堅稱“練川三老”,與李流芳為詩畫友,后人把他與唐時升、婁堅、李流芳合稱“嘉定四先生”。
他置身于江南山川之中,觸景生情,滿目章法,山高水長的奇絕形象就在眼前,因而繪就出疏村、遠岫、平湖、秋色,別有秀逸情韻而富有詩意的《遠山古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