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卒于約962年,五代南唐畫家。源,一
作元,字叔達,鐘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中主李憬朝(91 6—
961)時任后苑副使,后苑即北苑,世稱“董北苑”。工畫龍水、
牛、虎、人物,最擅山水。董源的水墨山水,影響很大,后世
將其與巨然并稱“董巨”,成為南方山水畫派之祖; 與李成、
范寬并稱為“北宋三大家”;又與荊浩、巨然、關(guān)仝并稱“五
代、北宋間四大山水畫家”。
對于畫中描繪內(nèi)容,歷代頗多不同解釋。此圖為四幅絹
拼成之大幅, 以重著色畫江南郊野風光, 山巒圓渾峻厚, 江
水寬廣纖回, 山麓人家彩燈高懸,水邊有彩舟排列,人群作
歌舞情狀,船頭岸上亦有奮臂擂鼓者,人物皆以重彩繪染,在
山水畫中穿插了風俗情節(jié)。畫中山形水貌與南京極肖似, 顯
系圖寫南唐首都建康郊野節(jié)日娛戲之景象,亦有粉飾升平成
分。此圖畫山巒用披麻皴, 青綠著色, 雖無款識,歷代相傳
為董源筆,必由來有自。